高校后勤实体的顶层设计,既是一个历史又是一个现实的重大课题。随着中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化,后勤实体的顶层设计或修正问题,成为了影响改革是否彻底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高校后勤实体顶层设计的内涵和意义
顶层设计原先是工程学术语,其本义是“统筹考虑项目各层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嫁接到管理学上,顶层设计就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
1、高校后勤实体顶层设计的内涵。高校后勤实体的顶层设计,肇始于中国事业单位后勤改革,繁盛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至今方兴未艾。在中国教育后勤协会成立——后勤服务产业正式登上时代舞台之际,进行过顶层设计的高校后勤实体将作为后勤产业发展的主力军而起到应有的作用。
所谓高校后勤实体的顶层设计,是指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领导部门和推进部门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全面协调、统筹兼顾,为高校后勤实体的改革使命、发展定位、转型方向、基本职能、框架体系等予以基本的设定,确保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成功和后勤实体发展的可持续。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把高校后勤实体的顶层设计分为一般顶层设计和个别顶层设计。前者是指全国高校后勤改革的领导机构通过推广某一后勤实体样本,或者归纳阐释后勤实体的基本元素,使全国的高校后勤系统对于后勤实体的顶层设计有一个基本的概念,保有基本的功能。后者是指各高校后勤领导部门按照本校、本后勤实际情况,科学、合法、高效的设计本校后勤实体的基本宗旨、任务、职能、框架等。
2、高校后勤实体顶层设计的意义。高校后勤顶层设计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环节,对高校后勤实体今后的发展具有举重轻重的意义。
高校后勤实体顶层设计是对后勤中国梦的贯彻落实。后勤中国梦,是全体后勤人的奋斗目标,而实现这个梦想需要包括后勤实体在内的高校后勤系统一道艰辛的努力。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说实现后勤中国梦是“砍柴”的话,那么后勤实体的顶层设计无疑是“磨刀”的应有之义。只有构筑起一个经得起历史检验、经得起现实磨练、经得起未来考验的顶层体系,高校后勤实体才不会是应景之物、过渡之物、权宜之物,而是能在后勤改革深入化、后勤产业大发展、后勤市场真放开的未来一显身手,为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积累丰富经验,树立可资借鉴的样本。
高校后勤实体顶层设计是对后勤服务业的发展支撑。后勤服务业今后作为我国服务业的一个分支领域,承担着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事业单位改革成功等艰巨任务。可以说,后勤服务业能否大发展、大繁荣,从一定意义上讲,决定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能否取得最终的胜利,也从一定程度影响着更多事业单位改革的走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进行科学、合法、高效的顶层设计,就是为后勤服务业提供一个个优秀的后勤实体作为“利器”,稳后勤以利学校,促发展以利产业,形成高校后勤实体的机制优势、管理优势、规模优势。这是对后勤服务业繁荣发展的最有力支撑。
高校后勤实体顶层设计是对后勤服务体的科学定位。目前,我国的高校后勤实体处于以下几个状态:(1)与后勤机关“两块牌子、一套班子”;(2)自给自足、安于校内;(3)被撤销,与后勤机关合并;(4)服务好校内,同时向外输出服务。这些状态的形成有各种各样的因素,但是对后勤实体顶层设计的不同,也是不可回避的一个因素。从长远看来,一个符合后勤产业发展、学校大局发展、后勤实体发展、职工权益发展的顶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改革,就是对原有的利益格局和体系的打破和调整。后勤实体作为新事物的出现,对后勤系统老格局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提升。如何让这个新事物走得稳、走得快、走得好,那就要从根本上、长角度、大视野地来设计她的使命、宗旨、机制、体系。
科学的顶层设计,将赋予后勤实体科学的发展定位;合法的顶层设计,将赋予后勤实体坚实的发展基础;高效的顶层设计,将赋予后勤实体有力的发展节拍。缺乏科学性的顶层设计,已经难以适应后勤实体发展的客观环境和时代要求了,必须予以修正和调整。
二、高校后勤实体顶层设计的基本方向
高校后勤实体何去何从?顶层设计回答了这个问题。或者说,有什么样的顶层设计,就会导致什么样的发展方向。因而,必须把握后勤实体顶层设计的基本方向。那就是把后勤实体建设成:具有教育属性、学习型组织特征、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教育服务企业。
1、把后勤实体设计成现代服务企业。现代后勤保障体系需要现代后勤服务实体的支撑,而按照现代企业模式设计的后勤服务实体是其最佳的发展方向。介于后勤服务机关与现代服务企业之间的后勤实体,境遇尴尬,实际上还是一种过渡的形态,要么退回到原先模式,要么就发展成现代企业。
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不走回头路。改革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改革也砥砺着后勤实体走向现代企业。实践已经证明,一些高校按照逐步转型升级为现代后勤服务企业的方向设计后勤实体的发展,不仅惠及了校内师生,而且惠及校外社会,惠及广大后勤职工。当然,有些不具备发展成现代企业的后勤实体,可以按照一些途径回归后勤机关,成为监管后勤服务企业(包括为本校提供后勤服务的其他兄弟高校的优质后勤企业或者社会企业)的甲方,没有每个高校都搞一个后勤集团的必要。但是,有条件的高校后勤,完全应该抓住后勤社会化的机会,乘势而上,有所作为,把后勤实体打造成规范的现代教育服务企业。
2、把后勤实体设计成教育属性实体。判断高校后勤实体存在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她是否坚持“姓教”,是否在为本校和兄弟高校提供后勤服务的时候坚持公益性第一原则,也就是看她是否具有“教育属性”。如果没有了教育属性,那么高校后勤实体与社会企业又有何区别?相比之下,很多服务高校的社会企业尚能履行社会责任、回报高校和社会呢。
因而在设计后勤实体发展蓝图的时候,必须把坚持公益性原则、坚持教育属性、坚持后勤优良传统等写入企业章程,使之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准则。从长远来看,随着高校后勤市场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度日益完善,坚持“姓教”的提法可能会逐步淡化,人们会更加注重后勤服务企业的竞争实力和保障能力。但是,一群伴随改革走过来的坚持“姓教”的现代后勤服务企业,始终是后勤市场稳定和发展的可靠基石;而坚持“姓教”也将成为后勤企业的高端品格,继而强化她的核心竞争力,这是社会企业所无法比拟的。
3、把后勤实体设计成学习型新组织。学习型组织已经成为后勤系统提升组织生命力和发展力的一个主要路径,各地各校都掀起了建设“学习型后勤”的热潮。而作为后勤服务业主力军的后勤实体,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不被时代变革的浪潮淘汰?唯有适应时代要求,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思路决定出路,学习决定命运。否则,很有可能成为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大业的“阻力军”了。
因而,在设计后勤实体组织体系时,要有意识的按照学习型组织的特征进行锻造,让学习型组织成为后勤实体创新转型发展的组织范式。可以按照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的基本环节和内在要求,充分发挥后勤实体根植于高校、服务于高校、得益于高校的本位优势,整合学习资源,构建学习体系,培育学习功能,使个人学习与团队学习有机融合,打造强大的学习力和软实力,提升竞争力。
4、把后勤实体设计成创新型发展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创新,是一个组织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创新,也是后勤实体转型升级的有力法宝。后勤社会化改革大潮中,涌现出了多种形式的后勤实体样本,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驱动的成果,是改革张力的体现。
在面对后勤实体本身的高层设计时,应该充分考量创新因子,把创新作为后勤实体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注入其体内,推动后勤实体不断革新,实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打造创新型发展体。要充分考虑影响创新的因素,再也不能用平均主义、大锅饭思想去造就一个后勤实体了,必须按照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在薪酬设计、绩效考核、市场驱动、管理革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力度,调动一起有利于发展创新的积极力量,做实后勤实体的创新元。
5、把后勤实体设计成可持续生命体。可持续发展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来讲都是战略性命题。我们在给后勤实体做顶层设计的时候,不能把她作为是应对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个权宜之计和过渡产物,应该统揽全局、放眼未来,做好后勤实体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体现改革决策和执行者的大信心、大智慧、大勇气。
在后勤实体的持续发展问题上,要从其内部科学管理、规范运行、人才强企、文化兴企等方面加强引导,合理设置下属产业和各条线子公司,剥离不良包袱,主攻优势产业;同时还要从其外部的发展战略规划、市场准入考量、行业发展需求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使之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稳脚跟。但是,最为关键的是后勤实体必须具备自我良性发展的能力,这从根本上讲还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机制体系。
苏大教服集团提出把集团建设成:“具有教育属性、学习型组织特征、具有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教育服务企业”。应该说包含了现代教育后勤服务企业的基本元素。集团旗下第一品牌东吴物业近期摘得了江苏全省物业“五十强”第一名桂冠,也充分说明一个顶层设计科学、符合时代要求的后勤实体是大有作为的。
三、高校后勤实体顶层设计的基本路径
高校后勤实体顶层设计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牵一发动全身,必须充分考虑后勤实体发展的各项因素,统筹兼顾,科学谋划。
1、做好经济基础设计,夯实后勤实体高效发展基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成立后勤实体之前,首先要厘清后勤实体的国有资产、注册资本等问题。一方面要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另一方面要明确后勤实体的注册资本等资金问题。一个好的经济结构是后勤实体这个微观经济体的优质生产关系,对她的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意义重大。
从全国来看,后勤实体的“经济基础”基本上来源于:(1)学校全资(国有全资);(2)学校控股、其他参股;(3)实体控股、学校参股;(4)职工全股、学校零股(苏州大学模式);(5)其他形式。在这些经济基础的类型中,学校全资或者控股的后勤实体多数倾向于主要保障本校后勤,发展的内生动力或者说原生动力不足,影响其发展后劲;而学校参股但不控股的后勤实体,在后勤市场上内保有一定的占有率,有一定的自发性发展需求;学校零股权的后勤实体,则成了后勤职工新的集体经济体,以股份制形式出场。从经济体发展角度看,学校没有直接维护和促进此类后勤实体发展的义务。因而这类后勤实体必须面对强大的市场压力,必须靠质量求生存,以品牌谋发展,也必然转向更加高级的组织形态——现代服务企业,凤凰涅槃,鹰击长空,创造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最佳微观经济体。
2、做好制度机制设计,打牢后勤实体规范发展藩篱。好的制度和机制,是任何组织规范发展的保障。后勤实体要想获得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用制度来规范后勤实体的集体和个体行为,确保合法合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建立基本的管理制度,如财务制度、人事制度、行政制度、部门制度等;要设计基本的运行机制,如议事决策机制、市场开拓机制、风险防范机制、薪酬激励机制、干部管理机制、文化建设机制等。
在进行制度和机制设计之时,应充分参照现代企业的基本制度和机制,同时兼顾从后勤机关转型到后勤实体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当前全国高校后勤实体的制度和机制存在如下几种生态:(1)沿用后勤机关时期的制度机制,主要存在于那些与后勤机关合署办公的后勤实体,以及那些对后勤改革没有“动真格”的学校后勤体系中;(2)带有企业特征的制度和机制,主要出现在那些按照企业化运作的后勤实体之中;(3)完全企业化运作的制度和机制,集中出现在那些实行工商注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现代后勤服务企业群体之中。制度和机制不同,后勤实体的活力有着天壤之别。
3、做好结构机构设计,做强后勤实体科学发展根基。后勤实体该实行哪一种的管理模式,关键在于建立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有些后勤实体还是按照传统后勤机关的行政管理体系,实行科层制的管理结构;有些后勤实体尽管强化了服务职能,但本质上还是传统的高校后勤管理机构;有些后勤实体则按照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建立了规范的管理机构体系。本文建议,在进行后勤实体结构机构设计时,应按照未来发展需求,建立具有现代组织发展特征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构。值得指出的是,去行政化应该成为高校后勤实体机构设置的一个基本原则,必须在顶层设计时予以充分考虑和大力贯彻。
具体来说,可以按照《OECD公司治理准则(2004)》的要求,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股东会、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监事会、理事会等重要治理结构;构建起行政部门、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品质管理部门、监控监督部门、文化建设部门、技术支撑部门、党群管理部门等基本机构,有条件的后勤实体可以按照后勤服务职能或业务条线建立相关事业部,如环境保洁事业部、安保管理事业部、公寓管理事业部、高端服务事业部等。在明确这些治理结构和管理机构的基础上,再明确后勤实体下属二级单位、三级单位的一些管理机构。总体上而言,后勤实体的管理层级不宜过高,要坚持扁平化、精简化、高效化的机构管理原则。
4、做好企业文化设计,提升后勤实体持续发展品格。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认为,任何一个组织,都是一个有机体、生命体,因而也是有着自己的发展风格和气度。后勤实体是脱胎于具有浓厚文化氛围和深厚文化积淀的高校文化沃土,可谓“家学”渊源深厚。融合校园文化、传承后勤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将成为后勤实体昭显品格、显示魅力的重要途径。设计一个有利于后勤实体保持“姓教”精气神、有利于后勤实体养成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后勤实体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对于后勤实体来讲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从四个层面加强后勤实体的文化设计和养成:一是凝练精神文化。要明确提出后勤实体的核心价值观、服务宗旨、服务理念,倡导后勤服务职业道德,传承后勤服务优良传统,创立新时期后勤服务时代品格,为全体后勤人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二是强化物质文化。后勤实体的物质文化主要体现在后勤服务活动和后勤服务环境(包括工作环境)之中,是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的文化。后勤实体要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强化后勤服务产品质量,通过5S等规范后勤服务环境,实现物质文化优化目标。三是推进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一种硬文化,是一种强制性的文化,主要是通过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和机制,使大家养成人人遵守制度、人人按章办事的风气,倡导明规则、摒弃潜规则,形成风清气正的后勤实体文化氛围。四是养成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是每个后勤人的言行举止体现出来的文化,如服务作风、员工文化素质、员工的精神面貌等,它直接影响着后勤服务活动的成效,是文化软实力的真正体现。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顶层设计,好比是服装总设计师根据当下流行趋势发布时尚指南,同时众多的裁缝师傅按照时尚信息和顾客需求而量体裁衣,是两个设计活动的综合过程,复杂而重要,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发展道路时说过,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后勤实体的顶层设计,就是“让鞋合脚”,而非削足适履。每个高校及其后勤实体如何设计或者购买到一双适合自己发展步伐的“鞋子”,或许只有自己明了。其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本文试图从一些角度窥探后勤实体顶层设计的本相,偏颇之处诚请全国后勤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毛波杰:苏大教服集团企业文化部副主任、徐榕君:苏大教服报副主编、韦广全:苏大教服集团办公室主任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