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0351-3922178

维修999:0351-3922999

投诉邮箱:hqglb@nuc.edu.cn

理论视野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建设 > 理论视野 > 正文

改革创新 求真务实 努力开创高校伙食工作的新局面(1)

发布日期:2011-01-05  作者:  点击:

改革创新 求真务实 努力开创高校伙食工作的新局面

——中国高校伙食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委员会工作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乘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强劲东风,我们在此召开全国高校“伙专会”第五届三次大会暨换届会,我代表中国高校第五届伙食专业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审议。

一、中国高校“伙专会”四年来的工作回顾

(一)坚持为会员服务的宗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努力为会员排忧解难

四年来,协会始终坚持为会员服务的宗旨,及时传达贯彻党和国家关于高校伙食的政策、法规和要求,坚持以最具科学性、前瞻性、实用性的理论服务于全行业,坚持以最前沿的动态、最快捷的信息、最新鲜的经验服务于各实体,在促进高校伙食改革、发展、管理、生产、经营、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发挥了强有力的引领与指导作用。协会对高校伙食面临的各种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研讨,寻求对策;及时向政府部门反映高校伙食所遇到的各种困难,积极向政府提供参考意见,促成上述问题的尽快解决,有效地破解了很多难题,化解了很多矛盾,以实际行动为会员排忧解难,为行业服务。

1、开展多层次的培训活动,提高高校伙食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行业技能

2005年8月,协会委托重庆师范大学举办了中国高校首届川菜烹饪培训班,共有来自全国9省12市20多所高校的近40名学员参加,本次培训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使学员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了解和认识到了川菜的基于特点,并熟练掌握了20多种川菜味型和120多道川菜做法,丰富了全国高校的餐饮品种,促进了交流。

2005年10月,主办了首届中国高校餐饮职业经理人培训班,共有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60多所高校的近150名学员参加,本次培训班引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培训课程采取国际通用的案例教学法,注重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和学员知识与经验的共享。课程设计以实用为主,紧密联系高校餐饮实际,使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了系统的管理知识,梳理了工作思路,激发了创新能力。

2006年6月,主办了首届中国高校烹饪技术大赛评委培训班,明确了大赛评委标准、评分细则、评分办法及注意事项,统一了大赛各项评分标准,为首届中国高校烹饪技术大赛的圆满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积极开展信息服务,努力改善高校伙食的政策环境,促进高校伙食的稳定

四年来,协会利用会议、会刊、网站和其他途径共传达国务院、教育部、发改委、卫生部、财政部等部委文件近60份,充分发挥了协会的传递作用,促进了高校伙食的稳定。

(1)2005年2月,发生了“苏丹红一号”事件,协会迅速作出反应,于3月7日下发了《关于立即停止使用亨氏美味源食品有限公司等生产辣椒制品的紧急通知》,及时通报了上述事件,提高了广大会员的预防意识和安全意识,维护了广大进餐者的身体健康。

(2)及时反映高校伙食政策环境的变化,促使了免税等文件的出台

2006年7月,高校“伙专会”针对《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经营高校学生公寓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继续执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等免税文件即将到期的情况,收集了各地各高校在办伙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了汇报,促使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经营高校学生食堂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文件的出台,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外部条件的改善提供了较大帮助。另外,高校“伙专会”还及时转发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教育劳务营业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为高校伙食工作者在相关问题上提供了政策指导。

(3)及时反映五部委15号文件的执行和落实情况,促使高校伙食水电气执行居民价格问题的解决

2005年4月,针对五部委15号文件在高校执行和落实工作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高校“伙专会”专门下发了《关于调查国家五部委<关于支持高等学校进一步做好学生食堂工作的若干意见>在各校落实情况的通知》,对补助金是否到位、补助金如何划拨、学校餐饮是否免税、所用水电气是否享有优惠政策等八个方面的问题展开了综合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上报给了教育部高校后勤改革处,促使了发改委、教育部联合签发的《关于学校水电气价格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出台,较好解决了高校伙食工作中水电气享受居民价格的问题。

3、积极应对伙食物资价格大幅上涨的严峻形势,促使了有关优惠政策的出台,为会员提供了应对的理论与实践操作指导

(1)及时反映伙食物资价格上涨情况,促使有关优惠政策出台

从2006年下半年起,全国性伙食物资价格开始全面上涨,协会在第一时间将上述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作了汇报,使有关主管部门能够及时地了解相关信息。

2007年初,高校“伙专会”组织课题组对如何准确测算市场物价上涨对食堂和学生的影响进行专题研究,提出了“月生均伙食成本增加数”这一概念,并作为反映、衡量市场物价对食堂影响的主要指标,制定一套准确、快速、简便、适用和科学的测算方法。并于5月和12月分别下发了《关于测算上报高校学生月人均伙食成本增加费用的紧急通知》,对全国各高校的伙食情况进行了两次大范围的调查,共统计了8万多个相关数据,在此基础上运用这一套测算方法,很快便测算出了两个具有较强代表性的重要数据(每生每月因物价上涨增加的伙食成本分别为44.86元和61.52元的平均值),解决了各地上报不准,误差太大(从220元/月•生到22元/月•生,相差10倍),为上级教育部门和国务院领导了解高校伙食工作面临的困难和压力提供了准确的信息。

从2007年初开始,针对伙食物资价格的持续性上涨,协会在多种全国性会议对高校伙食的稳定问题进行了紧急呼吁,并通过各种途径反映高校伙食面临困难与问题,特别是在2008年2月22日(正月十六)由教育部袁部长及财政部有关领导召开的座谈会上,如实反映汇报了当时高校伙食面临的严峻形势、困难问题等实际情况以及解决办法与补贴依据,即学生每月因物价上涨增加伙食成本61.52元的数据,引起了领导的高度关注,促成国家对学生、学校对伙食实体按学生人数每人每月各补贴20元政策的出台,为缓解高校伙食的困难以及维护学校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2)及时提出应对伙食物资价格上涨的思路,为会员提供了应对的理论与实践操作指导

在伙食物资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协会在2007年上半年就及时提出了建立高校伙食应急机制和长效机制的思路:在奥运会前千方百计确保高校学生食堂的稳定;奥运会后,在确保高校学生食堂稳定的前提下,积极而又平稳地进行价格调整,并就调价工作这一核心问题拿出了全套的工作方案,为调价工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论与实践的指导。

①价格调整的必要性

a、不调价违背经济规律,导致高校伙食陷于困境。

b、调价才能稳定,不调价不利于高校伙食的长期稳定。

c、不调价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②开展调价工作面临的困难

a、给学生补贴时未涨,没有补贴时要涨,涨价与补贴不同步,学生理解难。

b、价格差距大,两年累计,使学生食堂可比性的品种与社会同行比,价差在一倍以上,学生承受难。

c、舆论宣传误导,不准涨价,学生接受难。

提出上述困难是在调价中客观存在的困难。上述困难是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而得到化解的困难。调价难,不调价会更困难,且这种困难是违背经济规律的困难,是无法解决的困难,是没有前途、没有出路的困难。因此,我们应正确认识上述困难,并通过我们的努力而化解上述困难。

③调价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a、公益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食堂饭菜价格比社会同行低10-15%左右。

b、滞后性原则:市场涨,学生食堂滞后一段时间再涨,便于工作。

c、渐近性原则:考虑学生承受能力,分2-3次将价格调整到位。

d、协同性原则:调价工作不只是伙食部门的事,而是学校的大事,学校有关部门应齐抓共管。

e、同步性原则:本地区高校调价应同步进行,便于做工作。降低调价难度与风险。

④调价工作的举措和步骤

a、做好以下五项工作:一是认真做好市场调研工作,保证调价后学生食堂主、副食品种价格低于市场同类品种,保证学生在食堂总体消费水平不超过其承受能力;二是认真做好成本核算工作,保证调价品种核算准确,调幅合理;三是开展品种的优化性研究,实现产品边际效应最大化和性价比的最大化,调整菜品结构,确保困难学生吃饱,富裕学生吃好,高、中、低档的消费都能满足;四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五是做好调价方案的报批和宣传工作,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宣传工作,特别要重视网络监管工作,要采取果断措施,删除恶意的煽动性帖子。

b、注意调价的技巧。先易后难,先教工后学生,先经营性的,后服务性的,先不可比性品种后可比性品种;注意研发新品种,实行新品新价,双品双价共存,双轨运行,逐步实现与社会接轨;要保持适量的低价菜。

c、要掌握好调价的时间段。期末、寒、暑假、国庆节长假都是较为合适的调价时机。

上述工作为保持高校伙食的稳定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及时提供信息,积极建言献策,主动作好政府部门的参谋助手

1、及时为政府部门提供信息

四年来,协会根据高校伙食行业的情况,针对性开展全行业的调研,及时将全行业的有关情况上报教育部等部门,及时让上级领导准确了解、掌握我们的情况,如:税收问题,水电费居民价等优惠政策落实问题,劳动用工问题,物价问题,等等。特别是受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的委托以及结合本行业发展的需要,中国高校“伙专会”于2008年初建立起信息体系,并于5月开始了首次信息采集,到目前为止,按月或按双月共进行了5次信息采集工作,共对全国各地各高校的二十多万个反馈数据和信息进行了核对、汇总、整理、分析,并上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上述信息采集工作涉及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不同类别的220个高校信息采集点,信息采集内容包括学生食堂伙食物资、蔬菜的价格变动情况,高校大众伙食成本情况,高校伙食部门外聘员工收入情况,学生人均消费金额、大米在学生伙食中所占比重及高校伙食优惠政策落实情况等。内容全面详实,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客观性、及时性。

上述信息资料及之前提供的各类信息资料为教育部及时掌握全国高校伙食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为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从宏观上指导和确保高校伙食的稳定发挥了较大作用。

2、积极建言献策

四年来,协会针对高校伙食面临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积极开展研讨,拿出相应的破解对策,并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意见与建议,促使有关问题的解决,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2007年5月,高校“伙专会”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就如何落实胡锦涛同志关于高校伙食工作的批示精神,组成专班,经过近一个月的研究,起草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食堂工作的若干意见(初稿)》。该《意见》在办伙宗旨、办伙原则、食堂建设、食堂运营、食堂管理、政策支持、风险规避等方面提出了十三条意见,每一条意见都关系到高校伙食工作的重要方面。得到教育部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认为上述13条意见对全国高校伙食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即将下发《关于建立高等学校学生食堂长效运行机制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若这个文件下发,可以从根本上解除高校学生食堂的后顾之忧,牢固确立学生食堂的公益性地位,造福几千万大学生。在文件讨论、修改、完善的过程中,其中一些诸如“用水、用电、用气享受居民价政策”、“高校对学生食堂实行‘零租赁’政策”、“减免学生食堂水、电、气费用政策”等意见,逐步的得到各级领导与高校认同和落实,如在去年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食堂工作维护高校稳定的紧急通知》中很多已得到了体现。

再如在2006年下半年市场物资大幅涨价而高校食堂因“内涨外不涨”的处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从2007年上半年开始到现在,协会在七个全国性主要会议大胆发表意见,积极建言献策,如:关于高校学生食堂不准调价的提法不妥,违背了经济规律,误导了舆论宣传,不利于稳定;食堂价格调整才能稳定,不调整则不能稳定,并提出了“调整价格是高校伙食应对当前形势的必然之举,必由之路,势在必行”以及调价的原则、思路、举措等的建议。上述意见与建议得到教育部有关领导以及各省教育部门和高校广泛的认可与普遍采纳,为化解高校伙食的困难,确保稳定,起到了较重要作用。

3、主动参与政府部门的相关工作

(1)积极参与《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等文件初稿的撰写工作

2005年7月,教育部与卫生部草拟了《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学校食堂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食品卫生安全培训上岗要求》两个文件(讨论稿),为确保上述文件的实用性、客观性和科学性,教育部与卫生部有关部门领导专门征求高校“伙专会”的意见,高校“伙专会”结合高校伙食工作的特点提出了许多专业性的建议和意见,均被采纳。

2005年9月,参与了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与中国烹饪协会关于《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培训手册》的编写工作。

2008年5月,根据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有关要求和高校伙食物资采购的具体情况,高校“伙专会”组成了起草高校伙食物资联合采购相关文件的撰写组,完成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伙食物资区域性联合采购和建立原料供应基地工作的通知》初稿,此文件已上报教育部。

(2)起草了关于发展高校后勤服务业相关文件的初稿

2007年8月,按照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的相关指示精神,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起草了《关于加快发展高校后勤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根据高校实际,提出了五点建议和意见:一是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上,要在对高校学生食堂、学生公寓免征营业税的基础上,继续免征所得税、增值税和诸如年检费、卫生质量检验费、排污费等相关费用;二是希望各地在加强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将高校学生食堂、学生公寓用电、用水、用气价格调整为居民消费价格;三是高校学生食堂、学生公寓的基础建设、大型机械设备的配置、维修和改造应视为高校办学的基础设施,由国家和高校承担,学生食堂必须实行“零租赁”原则;四是对于高校内从事商贸、接待等其他经营性服务的后勤实体,自获利年度起,实行五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免征期满后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三年;五是拓宽投融资渠道,对学生食堂、学生公寓建设贷款,国家给予政策性贴息等等,此文件已上报国家有关部门。

据统计,除上述文件外,四年来协会还参与了《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培训手册》、《学校重大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办法》、《关于加强教育劳务营业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应对粮油涨价做好高校学生食堂工作的紧急通知》等多个文件的起草工作。

在协会的上述工作中,通过参与政府部门的相关工作,可直接将高校的实际情况和高校后勤工作的困难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并及时地体现在文件中,较好地改善高校办伙的外部环境,维护广大进餐者和高校伙食实体的利益。

(三)针对高校伙食带共性的难点、热点问题,认真组织理论研讨,指导、引领高校伙食健康发展

1、加强理论研究工作,发挥理论研究的先导作用

针对高校伙食工作面临的形势及特点,协会制定了《中国高校伙食专业委员会2005——2008年理论研讨课题》,并将22个理论研究课题分工到每个理事单位,做到了“个个课题有落实,个个理事有课题”,把理论研究工作引向深入。在开展理论研究工作中,协会始终站在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前沿,按照研究一个课题解决一个现实问题的思路,以研究成果指导高校伙食工作实践、促进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1)认真做好新《劳动法》的学习、研讨、应对与实施工作

为保证新《劳动法》在高校伙食部门顺利实施,协会重点作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及时组织了《劳动法》七个专题研究组,认真学习研究新《劳动法》;二是客观分析了《劳动法》实施所带来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三是科学拟定了《劳动法》实施过程中有关问题的应对及应对的基本原则、基本思路,并提出了应对的四大举措:一是认真做好劳动合同的管理与签订工作;二是规范完善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三是提高合同的技巧与严谨性;四是规范合同解除和终止的管理,有效控制解雇成本。协会及时将研究成果通过电话、协会会刊及协会各种会议等平台向会员发布,使广大会员在新《劳动法》的实施中懂法、用法,按法办事,为会员在人事用工与管理上化解风险与压力。

(2)全面加强行业自律标准和经营规范的行规建设

2005年,高校“伙专会”根据高校餐饮的发展形势和广大会员的迫切需要,研究制定了《中国高校餐饮经营准入制度》、《中国高校标准化学生食堂评估指标体系》和《创建节约型高校餐饮指南》等一系列行业性文件(讨论稿)。在2006年至2007年这两年间,协会多次修改、完善了上述三个文件,并于2007年11月正式下发,进一步加强了高校伙食行业的行规建设。

协会还加快了其他行业标准文件的制定工作,其中已完成《中国高校学生食堂标准菜谱》、《中国高校学生食堂常用主副食加工规范与标准》、《中国高校学生食堂伙食成本核算与分析》等文件的初稿,其他几个标准也正在制定之中。

(3)开展高校伙食应急机制与长效机制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

协会开展了建立高校伙食应急机制与长效机制课题的研究,提出高校伙食建立应急机制与长效机制分别应遵循的思路、目标、原则、举措、步骤及实施时机,为高校伙食建立起应急机制和长效机制提供了科学有效的理论与实践依据,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高校校情,为确保高校伙食在伙食物资高价位运行形势下的稳定、在迎奥运和奥运期间的稳定、也将为在今后多种不可预见性因素影响下的长期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2、运用理论研究成果指导实践,引领高校校内餐饮市场的开放工作突破观念禁锢,规范实施,健康发展

针对开放校内餐饮市场问题,协会提出一整套科学的思路及具体方案,回答和解决了以下几个关键问题,指导了高校校内餐饮市场开放工作,加快了餐饮服务社会化步伐,引领高校伙食工作沿着健康轨道发展。

1、为什么要开放校内餐饮市场

(1)开放校内餐饮市场符合市场规律、产业规律和教育规律,符合经济体制改革方向、教育体制改革方向和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2)只有开放校内餐饮市场,才能引入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不断地提高餐饮服务质量,造福广大的师生;才能实现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管理,让学校的师生花最少的钱或者花同样的钱,而得到更好的服务;才能提高高校餐饮服务的效益和效率,真正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和初衷。

(3)只有开放校内餐饮市场,引进优质资源,让专业人做专业事,高校后勤部门、高校后勤实体才能摆脱自身的困境,学校领导也才能从繁杂的后勤事务中解脱出来。

2、如何开放校内餐饮市场

要开放校内的餐饮市场,必须符合三个基本条件,即符合"三度":

(1)市场的"发育度"。即市场要具有为高校餐饮服务的实体,这些实体必须比现在高校餐饮实体实力要更强,工作要做得更好。

(2)市场的"监管度"。即对饮食实体和学校食堂管理方的监管。对饮食实体的监管主要是保证高校伙食的服务性、公益性,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要建立行业的监管标准;第二要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第三是要配备专门的监管人员;对学校管理方的监管,有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防止把学生食堂作为"摇钱树",收费太高。第二是防止单凭关系引进。

(3)师生员工的"承受度"。尤其要重视后勤员工的承受度。从现在已经开放的一部分高校餐饮市场的情况来看,改革阻力主要来源于高校后勤自身。

3、如何应对开放的校内餐饮市场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要更新三种认识:

第一,更新对所有制问题的认识。要做到"四求四不求",即"不求所有,只求所得;不求属性,只求效果;不求形式,只求发展;不求全面,只求特色"。

第二,更新对经营模式问题的认识。集体经营曾在高校饮食社会化改革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其弊端也非常突出,已成为制约高校伙食发展的一个机制性的障碍。因此,必须认清形势,重新思考,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全面转换经营机制,寻找到适合自身情况的经营模式。

第三,更新对衡量工作标准的认识。坚持以效益为中心,既要看社会效益,也要看经济效益。要做到"三看三不看",即不看形式,只看成效;不看所有,只看所得;不看属性,只看效益。

(2)因势利导,化被动为主动。

第一,要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来争取支持、争取市场、争取时间。第二,要"引狼入室,与狼共舞",迅速提高自己,达到和超过社会上同类企业的先进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第三,要"因地制宜,敢于引进"。自己做得好的自己做,自己做不好的或没别人做得好的,就要敢于引进。

(3)大胆创新,适应形势变化。

要进一步加强高校饮食实体的横向联合。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有规模才有效益。高校伙食实体有相同的市场,相同的进餐群体,相同的内外部环境,相同的政策、要求,相同的背景、理念等,若能实现连锁经营,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都会大幅度的提升。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校餐饮市场是一定会开放的,在这种情况下,不联合就会被各个击破,不联合就会被淘汰,不联合就没有出路。

上述理论研究成果科学地引领了高校校内餐饮市场的开放工作。

(四)成功地组织了中国高校“伙专会”成立20周年庆典系列活动,展现了“伙专会”改革与发展的巨大成就,展示了“伙专会”强大的实力,极大地提升了“伙专会”的影响力

1、成功举办了中国高校“伙专会”成立20周年庆典大会,展示了巨大的成就与实力

2006年11月20日,中国高校“伙专会”迎来了成立二十周年华诞,来自国家教育部、全国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中国烹饪协会、中国高教学会后勤管理分会和全国241所高校的领导和与会代表,以及湖北省30多所高校的列席代表,共计600多人参加了庆典大会。庆典大会上,协会作了题为《应改革之运、承发展之需、顺时代之势、不断开创中国高校"伙专会"工作新局面》的主题工作报告,报告以全新的高度,对二十年来中国高校"伙专会"发展历程进行了一次全面、客观、准确的回顾与总结,在深刻总结基本经验的同时,不断创新协会改革和发展思路,为协会以及中国高校伙食工作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前瞻性的规划。

为了确保庆典活动有序进行,协会制定了“庆典活动计划大纲”,精心设计了开幕式、分组讨论、现场参观、文艺晚会、高峰论坛、交流发言、庆典酒会几大板块内容,确保了庆典活动圆满成功,盛况空前,充分展示了中国高校“伙专会”2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业绩和强大的整体实力,极大的增强了“伙专会”的影响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庆典大会以严密有序的组织,周到热情的服务,丰富多彩的活动赢得了各会员单位的一致好评,与会代表一致反映:本次庆典大会,是中国高校"伙专会"成立二十年来最重要的一次盛会,是一次成功的、团结的、进取的、胜利的大会。大会总结了成绩,统一了思想,鼓舞了斗志,规划了未来,对中国高校伙食社会化改革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必将载入中国高校"伙专会"的史册。

2、全面完成了“五个一”工程,极大地提升了协会品牌的影响力

协会以中国高校"伙专会"成立二十周年的庆典为主轴开展了"五个一"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协会的知名度,提升了自身的行业品牌。

(1)汇编了一套论文专集

完成了《探索--中国高校伙食社会化改革理论与实践》一书的编撰工作。该论文集分为上下两册,共收录了来自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00多所知名院校的150篇论文,约80万字。本书集结了中国高校伙食改革二十年多的经验成果,阐述了中国高校伙食改革二十年之真知灼见,汇总了中国高校伙食工作二十年之实践经验,成为了集中国高校伙食工作之大成的理论精粹。

(2)编辑了一套大型画册

广泛收集了全国各高校伙食实体的相关资料,经过精心挑选和认真编辑,印制了《先行者的征程》和《光辉的历程》两本大型画册。《先行者的征程》共收录了来自全国105所高校的相关材料及照片3000多张,重点展示了全国高校伙食改革的丰硕成果。《光辉的历程》收录了中国高校"伙专会"的简介、大事记、章程、会员管理办法、照片等方面资料,为今后了解协会历史、总结经验提供了鲜活的资料。

(3)组织了一次高峰论坛

特别邀请了中国餐饮文化大师、烹饪大赛国家级评委、清华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夏连悦,中国餐饮文化大师、中国食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教授刘学治等作了专题讲座。聆听讲座的代表们一致认为,参加这次论坛,开拓了视野,碰撞了思想,获益匪浅。

(4)举办了一次烹饪技术大赛

2006年,协会首次举办了全国性的高校烹饪技术大赛,并对大赛进行了精心策划,特别是在比赛品种、评判标准、组织方式、奖项设置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了工作。在比赛品种确定上,根据"广泛性、代表性、规范性、技术性、实用性"的原则,确定了最具有科学性、代表性的大赛品种;在组织方式上,采取各省初赛选拔、全国集中决赛的大赛组织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30多个省近1200多所学校、4000多名选手参加初赛,127所学校、301名选手参加决赛的大赛规模;在大赛组织方面,依托华中科技大学,组织了一支近200人、共23个大赛专业工作小组和后勤保障小组,确保了为期三天共21场大锅菜、大众面点比赛的顺利开展。通过本次大赛,全国高校伙食同行加强了技术与经验的交流,激发了岗位练兵和钻研技术的积极性,促进了加工工艺和制作标准的统一规范。

(5)开展了一系列先进评选活动

2006年,协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高校百佳食堂、中国高校伙食行业先进集体、中国高校伙食工作先进个人和优秀论文等四项评选工作。有93个食堂被评为中国高校百佳食堂(第一批)荣誉称号;评选出100个先进集体和132名先进个人;同时还评出一等奖论文5篇、二等奖论文10篇、三等奖论文15篇和优秀奖论文140篇。

上述"五个一"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扩大了中国高校"伙专会"的影响力,起到了创品牌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全国高校伙食工作的交流,对促进和推动高校伙食工作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